|
西江月(再游龍隱巖,追和陶商翁韻) / 作者:方信孺 |
碧洞青崖著雨,紅泉白石生寒。
朅來十月九湖山。
人笑元郎太漫。
絕壑偏宜疊鼓,夕陽休喚歸鞍。
茲游未必勝驂鸞。
聊作湖南公案。
|
|
西江月(再游龍隱巖,追和陶商翁韻)解釋: 西江月(再游龍隱巖,追和陶商翁韻)
碧洞青崖著雨,
紅泉白石生寒。
朅來十月九湖山。
人笑元郎太漫。
絕壑偏宜疊鼓,
夕陽休喚歸鞍。
茲游未必勝驂鸞。
聊作湖南公案。
詩詞的中文譯文:
藍色的洞穴靠在青色的崖壁上,雨水濕潤著那里。
紅色的泉水從白色的石頭中冒出,給人帶來寒意。
時隔如今已是十月初九,我來到了湖山。
人們笑我是個太過放縱的人。
陡峭的山谷特別適合擊鼓的回聲回蕩,
夕陽已經不再喚起我們歸來。
這次的旅行未必能與傳說中的著名人物相媲美。
只是把它視為湖南的一個典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的方信孺所作,以追和陶商翁的韻文而作,表達了詩人再次游龍隱巖時的感慨和心境。
詩人描述了碧洞青崖的景象,描繪了洞穴在雨水的沐浴下顯得濕潤而嫵媚,泉水從白石中汩汩冒出,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詩人以朅來十月九湖山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再次來到湖山的歡喜之情。
然而,詩人深知自己的游玩未必能與傳說中的元郎相比,因此他以人笑元郎太漫的方式自嘲,表達了對自己才華和學問的懷疑。
詩人寫道絕壑偏宜疊鼓,寓意著山谷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鼓聲回蕩,展現了山谷的壯美和宏大。而夕陽休喚歸鞍,則表達了詩人不愿隨著夕陽歸去的愿望,希望繼續留在這美好的湖山之中。
最后兩句詩表示詩人的謙遜和自知之明,他并不認為自己的游玩能與神話中的著名人物相媲美,將這次的旅行視為湖南的一個典故,顯示了詩人以湖南為背景的創作意圖。
整首詩以其流暢的句式和含蓄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與自我反省。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注重山水意境的審美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