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三首 / 作者:吳芾 |
范侯心貌古,懶與世爭名。
此去窮彌壯,逢時用則行。
琴尊無限好,道義有余榮。
末俗方奔競,思君坐到明。
|
|
再和三首解釋: 《再和三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范侯(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態度,表達了對名利和功成名就的淡漠態度,強調追求內心的寧靜與道義的追求。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范侯心貌古,
懶與世爭名。
此去窮彌壯,
逢時用則行。
琴尊無限好,
道義有余榮。
末俗方奔競,
思君坐到明。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范侯(作者自稱)心靈的古樸與淡泊。范侯并不愿意與世人爭奪名利和追求虛榮,他的心思更加專注于內在的修養和追求。他認為,盡管在世俗中可能會遭遇困苦和艱難,但只要把握時機,迎接挑戰,就能獲得更大的成長和進步。范侯將琴(音樂)比喻為無限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藝術和美的追求。在他看來,道義的追求比名利更加重要,有道德的光榮感和內心的滿足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范侯對于現代社會中浮躁和競爭的厭倦,他思念著與他有共同理念的人,期待能與他們一同坐到明天,即共同迎接未來。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展現出作者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于名利追逐的淡化態度。范侯以自己為例,表達了對于個人修養、內心平靜和道義追求的重視。他以琴喻美好事物,凸顯了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將道義的光榮感放在名利之上。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于現實社會中浮躁和競爭的反思,渴望在思念的人們的陪伴下共同面對未來的明天。整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于人生追求的獨特見解,給人一種深思和啟迪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