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林紹伊二首 / 作者:吳芾 |
三朝褒舊德,一代仰名儒。
晚歲持荷橐,頻年剖竹符。
共期調鼎鼐,豈謂老江湖。
身后知無憾,傳家有鳳雛。
|
|
挽林紹伊二首解釋: 《挽林紹伊二首》是宋代文人吳芾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林紹伊先生的生平事跡和他的學術成就,表達了對他的深深懷念和敬意。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為:
三朝褒舊德,
一代仰名儒。
晚歲持荷橐,
頻年剖竹符。
共期調鼎鼐,
豈謂老江湖。
身后知無憾,
傳家有鳳雛。
這首詩意蘊含深邃而莊重的情感,以及對林紹伊先生的景仰和敬意。吳芾首先稱頌了林紹伊先生在歷朝歷代中所受到的褒獎和尊崇,他的品德和學術成就備受推崇,是一代杰出的儒者。接著,吳芾描繪了林紹伊先生晚年的情景,他手持著荷包和竹符,意味著他一直以來都在持守著儒家的學術傳統和責任。"持荷橐"表示他背負著文化的重擔,"頻年剖竹符"則象征著他不斷探索和解讀經典的精神。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吳芾和林紹伊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他們共同期待著社會的改革和進步,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調鼎鼐"指的是兩人共同努力,希望能夠改革時弊,推動社會的發展。吳芾認為,盡管林紹伊先生年事已高,但他并不認為他已經過時或者不再具有價值,他仍然是具有豐富經驗和智慧的江湖老人。最后兩句"身后知無憾,傳家有鳳雛"表達了吳芾對林紹伊先生的贊揚和看重。他認為林紹伊先生在有生之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憾的,他的學問和思想將會傳承下去,繼續為后人所繼承和發揚光大。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對林紹伊先生的深深懷念和對他學術成就的贊美。通過描繪林紹伊先生的形象和他晚年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對他學問的崇高評價。整首詩既是對林紹伊先生個人的頌揚,也蘊含了對儒家學術傳統的堅持和對社會進步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