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挽歌詞三首 / 作者:吳芾 |
吾年七十五,壽命不為促。
仕僅五十年,出處粗可錄。
人生會有盡,自應身就木。
寄語親舊輩,不必為我哭。
百年如一夢,吾夢今如覺。
亦既了萬緣,無殆亦無辱。
所欠惟一死,得死今已足。
|
|
和陶挽歌詞三首解釋: 《和陶挽歌詞三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表達了作者七十五歲高壽的心情和對生死的思考。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吾年七十五,壽命不為促。
我已經七十五歲高齡,壽命并不短促。
這首句子以自己的年齡作為開頭,表達了作者的人生經歷豐富,壽命已經是在常人之上。
仕僅五十年,出處粗可錄。
做官只有五十年,成就雖然平凡可被記載。
作者在政治生涯上并沒有太大的成就和輝煌,仕途只有短短五十年,只能算得上平庸。
人生會有盡,自應身就木。
人生終將有盡頭,我應該安然離世。
這兩句表達了人生有限,人終將面臨死亡。作者對于自己的壽命和生命的終結持一種坦然、接受的態度。
寄語親舊輩,不必為我哭。
寄語親友長輩,不必為我的離世而悲傷哭泣。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親友的寄語,希望他們不要為自己的死去而傷心哭泣,將自己的離世看作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過程。
百年如一夢,吾夢今如覺。
百年的光陰如同一場夢境,我如今從夢中醒來。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慨,認為百年的光陰就像一場夢一樣短暫,而現在他已經從這個夢中蘇醒。
亦既了萬緣,無殆亦無辱。
我已經超脫了世間的一切紛擾,既沒有遭受災禍,也沒有受到羞辱。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已經超脫塵世的狀態的理解,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世間的種種紛擾,既沒有遭受過災禍的困擾,也沒有受到過羞辱。
所欠惟一死,得死今已足。
我所欠缺的就是死亡,如今已經得到了足夠。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死亡的接受,認為自己已經足夠享受生命,對于死亡已經心滿意足。
這首詩詞以老年作者的視角,表達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展現了一種豁達和接受的態度。作者認為人生有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應該過于悲傷和憂慮,而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生命的終結。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死亡的獨特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