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挽歌詞三首 / 作者:吳芾 |
老眼日昏昏,華發(fā)日蕭蕭。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榮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條。
青松為我夕,白石為我朝。
仍幸二親墓,相去無幾何。
今得從之游,歡喜如還家。
我心既歡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來奠我,但問山之阿。
|
|
和陶挽歌詞三首解釋: 《和陶挽歌詞三首》是宋代吳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眼日昏昏,華發(fā)日蕭蕭。
我的雙眼漸漸昏花,頭發(fā)逐漸凋零。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既然無法逃脫死亡,何不早日將我埋葬在荒涼的郊外。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荒涼的郊野之中,四周盡是險峻的山峰。
榮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條。
茂盛的樹木凝望著秋天的凋零,也已變成一片枯黃的枝條。
青松為我夕,白石為我朝。
青松是我夜晚的伴侶,白石是我白天的依靠。
仍幸二親墓,相去無幾何。
幸好我的父母的墳?zāi)梗x我并不遠。
今得從之游,歡喜如還家。
如今我得以隨父母的墳?zāi)褂瓮妫瑲g喜之情如同回到了家。
我心既歡喜,安用挽者歌。
我內(nèi)心既然歡喜,又何必用挽歌來表達悲傷。
有人來奠我,但問山之阿。
有人前來向我致祭,卻詢問山的名稱。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老去,面對死亡的無奈,希望能夠早日葬在荒郊之中。他描繪了荒涼的山野景象和自然的變化,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然而,詩人也體現(xiàn)出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自然的倚重,他欣然接受了與親人同葬的機會,感受到了一種回到家的喜悅。最后,詩人對于悲傷的挽歌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認為內(nèi)心的喜悅已經(jīng)足夠,不需要再用悲傷的歌曲來表達。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抒發(fā)了詩人對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