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 / 作者:吳芾 |
南州高士務躬行,不事王侯只力耕。
西嶺已如剛節峻,東湖還似古心清。
正慚老拙非良牧,安有仁恩及庶氓。
若也當年能逐跡,他時容或可齊名。
|
|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解釋: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此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期望,通過對南州高士的描繪,展現了一種樸素、務實而有情懷的生活方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南州高士務躬行,
不事王侯只力耕。
西嶺已如剛節峻,
東湖還似古心清。
正慚老拙非良牧,
安有仁恩及庶氓。
若也當年能逐跡,
他時容或可齊名。
這首詩詞的詩意在于表達作者對高尚的生活態度和追求的渴望。南州的高士們以務農為業,不事奢華的王侯,專注于耕種之事。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信念,追求簡樸而有意義的生活。
詩中描繪的西嶺已如剛節峻,東湖還似古心清,通過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南州高士們的堅韌品質和純潔心靈。西嶺的峻峭和堅硬,代表著他們堅守初心、奉行原則的態度;東湖的清澈則象征著他們內心的純凈和清明。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自己的不足和對高尚之人的敬仰。他自稱老拙,非良牧,感到慚愧,認為自己無法像高尚的人那樣具備仁恩之心,無法關懷庶民百姓。
然而,詩人懷揣著對高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自己的期望。他希望能夠像當年的南州高士一樣,追隨他們的足跡,也許在未來,他的名字也能與他們齊名。
這首詩詞通過對南州高士的謳歌,表達了作者對簡樸、務實生活的推崇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己的期望和努力。它展示了作者對高尚品質和純潔心靈的敬重,以及對追求高尚生活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