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正堂二首 / 作者:李呂 |
頹垣荒蔓幾經霜,今喜崇成背郭堂。
雅欲援琴追宓子,時從退食詠羔羊。
溪流碧繞如平篆,山木陰連不斷行。
只恐詔公臺省去,空教南國愛甘棠。
|
|
師正堂二首解釋: 《師正堂二首》是宋代李呂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處頹垣荒蔓的景象,但作者卻在這里發現了一座崇高的背郭堂。詩人渴望能夠像宓子一樣彈奏雅樂,又時常在退食時吟詠羔羊。溪流清澈如同平整的篆書,山林的陰影相互交融,不間斷地延伸。作者擔心這些景物會被官員的政令所剝奪,唯留南國的人們依然熱愛美麗的甘棠花。
這首詩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廢墟和廢墟中獨立存在的背郭堂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詩人將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他對于自然和文化的熱愛。
整首詩詞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意境,頹垣荒蔓、溪流碧繞、山木陰連等形象描繪,給人一種凄涼、靜謐的感覺。然而,通過崇成背郭堂的出現,詩人給予了讀者一絲希望和渴望。背郭堂作為一座獨立的建筑物,象征著人類智慧和文化的傳承,也代表著美好事物的存在和追求。
詩中的宓子和羔羊則是對于美好事物的表達,宓子象征音樂和藝術,而羔羊則代表著純潔和美好。詩人在退食時吟詠羔羊,表達了對于美麗事物的珍視和贊美。
最后兩句"只恐詔公臺省去,空教南國愛甘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擔憂。詩人擔心官員的政令會剝奪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只剩下南國的人們依然對甘棠花有所鐘愛。這種擔憂反映了詩人對于社會動蕩和文化衰退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呼喚。
《師正堂二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思考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關注。這首詩以清幽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