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內) / 作者:楊澤民 |
道骨仙風,本自無寒燠。
誰教勉從人事,風雨充梳沐。
酒病從來屢作,湯藥宜諳熟。
五窮難逐。
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
今歲重更甲子,已是難題目。
那更頻陪俎宴,幾度山頹玉。
扶病奔馳外邑,宛轉溪山曲。
蛛絲應卜。
音書頻寄,止酒加餐不須囑。
|
|
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內)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道骨仙風,本自無寒燠。
誰教勉從人事,風雨充梳沐。
酒病從來屢作,湯藥宜諳熟。
五窮難逐。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
今歲重更甲子,已是難題目。
那更頻陪俎宴,幾度山頹玉。
扶病奔馳外邑,宛轉溪山曲。
蛛絲應卜。音書頻寄,止酒加餐不須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的主題是描述作者身體弱小、生活艱辛的境遇,并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和現實困境的反思。
詩的開頭寫道“道骨仙風,本自無寒燠”,表達了作者自身性格清高,不受世俗喧囂和繁華所動搖的品質。
接下來的幾句“誰教勉從人事,風雨充梳沐。酒病從來屢作,湯藥宜諳熟”,揭示了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所受的壓力和困擾。他感嘆自己身體狀況不佳,經常得病,不得不飲酒、藥療來維持生命的艱辛。
接著,“五窮難逐。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北磉_了作者過去風華正茂的景象,現在卻身臨困境,感覺對過去的理想和追求辜負了。作者感慨萬分,對眼前的難題感到無從施展。
最后兩句“那更頻陪俎宴,幾度山頹玉。扶病奔馳外邑,宛轉溪山曲。蛛絲應卜。音書頻寄,止酒加餐不須囑。”描述了作者身體虛弱,經常外出奔波。他用“蛛絲應卜”來形容生活的瑣事,而頻繁寄送音書則是為了告訴家人自己的平安,并希望家人不要擔憂。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飲食的不顧,飲食已經成為習慣,不需要叮囑。
整首詩詞雖寫見聞,但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困境和對現實的反思。通過描寫自身境況,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向往并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展現了宋代士人的風范和對生活的執著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