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山 / 作者:崔敦禮 |
裹了青衫簪了纓,此身便是一浮萍。
五年客路春風熟,各里鄉關夜月明。
華鶴歸來驚物變,白狼依舊逼人清。
山中老宿爭迎我,輯杖相呼問甲庚。
|
|
狼山解釋: 《狼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崔敦禮。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裹了青衫簪了纓,
此身便是一浮萍。
五年客路春風熟,
各里鄉關夜月明。
華鶴歸來驚物變,
白狼依舊逼人清。
山中老宿爭迎我,
輯杖相呼問甲庚。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作為一位行旅客人的心情和遭遇。作者將自己比喻為一片漂浮的浮萍,意味著他的行蹤無常,沒有固定的歸屬。他在路途中歷經五個春天,逐漸熟悉了旅途中的風景和氣候變化。夜晚,他在各個地方的鄉村和關口下搭帳篷,夜月明亮,給他帶來一絲安慰。
然而,當他歸來時,發現華麗的仙鶴歸來,驚動了山中的動物,物事已經改變。而白色的狼依然存在,繼續逼近他,使他倍感清寒和孤寂。盡管如此,山中的老人們仍然熱情地歡迎他,他們手持拐杖相互招呼,詢問著年齡和生肖。
賞析:
《狼山》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行旅的經歷和內心的感受。通過浮萍和五年客路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流轉無常的感慨。夜晚的明亮月光給他帶來一縷溫暖,同時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獨和漫長。
詩中的華鶴和白狼則象征著變遷和困擾,它們的出現凸顯了作者在歸來后所感受到的陌生和困境。然而,山中的老宿們對他的到來表示熱情,顯示了他們對于過客的友好態度和關心。
整首詩以簡潔的詞句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旅途中的辛酸與孤獨,以及對于歸屬和人情的思考。它揭示了人生旅途中的無常和變遷,以及對于歸宿和人情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