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興 / 作者:利登 |
朝吾出東門,回首瞻長坂。
凄然數根松,枯華困凌踐。
時春百卉肥,綠苔亦青婉。
如何虬鳳姿,獨爾失嶄岸。
伐明根下摧,樵炊枝上剪。
忍此棘荊蕃,寧此棟梁爨。
棟梁君自遺,文木固不賤。
|
|
雜興解釋: 《雜興》是宋代利登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朝吾出東門,
回首瞻長坂。
凄然數根松,
枯華困凌踐。
時春百卉肥,
綠苔亦青婉。
如何虬鳳姿,
獨爾失嶄岸。
伐明根下摧,
樵炊枝上剪。
忍此棘荊蕃,
寧此棟梁爨。
棟梁君自遺,
文木固不賤。
譯文:
早晨我從東門出發,
回頭瞻望著長坂。
凄涼地數著那幾棵松樹,
干枯的花朵困頓在寒冷的山路上。
此時春天百花盛開,
綠苔也婉約地青翠。
然而,如何能夠有鳳凰那樣高傲的氣質,
你卻獨自失去了昔日的嶄新風貌。
砍伐明亮的根部,使之折斷,
柴禾燒煮,剪斷枝條。
寧愿忍受這些荊棘的繁茂,
也不愿意用這些材料來做梁柱燒火。
你作為棟梁自己卻拋棄了它們,
文木固然不算廉價。
詩意和賞析:
《雜興》以景物描寫和比喻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命運和價值的思考。詩中以朝霞時分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幾棵松樹的凄涼形象,暗喻了自己經歷的挫折和困境。詩中的松樹象征高尚堅毅的品質,在春天里綠意盎然,但作者卻感到自己失去了昔日的嶄新風貌,仿佛是一座失去了棟梁的房屋,失去了自身的價值。
通過描述砍伐根部、剪斷枝條的形象,作者表達了自己不愿意用瑣碎的事物來滿足世俗的需求,而愿意忍受困境、追求更高尚的境界。最后兩句詩則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價值的堅信,認為自己雖然被遺忘,但文人的價值是不可低估,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自身的尊嚴和價值。
整首詩通過以景物自喻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命運和價值的思考,以及對于追求高尚境界和自身價值的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