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馮涪州見府 / 作者:李石 |
寄語巴中客,頻頻鑷鬢霜。
峽云春夢遠,江月夜珍藏。
才刃應多暇,詞鋒恨太剛。
僧鄰雨花地,何日再長堂。
|
|
次韻馮涪州見府解釋: 《次韻馮涪州見府》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寄語巴中客,頻頻鑷鬢霜。
峽云春夢遠,江月夜珍藏。
才刃應多暇,詞鋒恨太剛。
僧鄰雨花地,何日再長堂。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李石在次韻馮涪州見府時所作,寄托情感于巴中的客人。詩中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以及對時光的感慨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展示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巴中的客人為寄托對象,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nèi)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對友誼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的第一句寄語巴中客,頻頻鑷鬢霜,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用頻頻鑷鬢霜來形容自己的衰老,暗示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
第二句峽云春夢遠,江月夜珍藏,通過描繪峽谷中飄浮的云霧和江邊的明月,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思念和向往。峽云和江月都象征著遠方的美好,暗示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才刃應多暇,詞鋒恨太剛,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文才的失意和無奈之情。作者認為自己的才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感嘆自己的才華被束縛得太多。
最后兩句僧鄰雨花地,何日再長堂,表達了作者對僧人鄰居和雨花地的思念和向往。作者希望能夠再次與僧人相聚,一同回到雨花地的長堂,共享美好時光。
整首詩通過對巴中客人、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友誼、思念和時光流轉的感慨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賦予了這首詩詞深厚的意境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