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待月 / 作者:李石 |
白毫光里玉魂飛,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將明鏡照狐貍。
|
|
秋夜待月解釋: 《秋夜待月》是宋代詩人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毫光里玉魂飛,
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
忍將明鏡照狐貍。
詩意:
這首詩詞以秋夜中待月的情景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月的傾慕之情。詩中描繪了月光下玉魂飄逸、常娥陶醉的形象,同時也提到了檐牙上盤旋的蝙蝠和明鏡照見的狐貍,給人一種神秘而幻化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描寫手法,通過描述月光下的景象來傳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的白毫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玉魂飛表示詩人內心的憧憬和向往。常娥是傳說中的仙女,形容她陶醉于美麗的月光之中,增添了詩詞的浪漫氛圍。
接著,詩人提到了檐牙上的蝙蝠和明鏡中的狐貍,以對比的方式襯托出月光下的幻境和詩人內心的獨白。蝙蝠代表黑暗和神秘,與月光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月光的純凈和美麗。狐貍則象征狡詐和欺騙,詩人通過明鏡照見狐貍,似乎在表達對于美好事物被世俗玷污的忍受與無奈。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寂靜而神秘的秋夜景象,通過對月光、常娥、蝙蝠和狐貍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對純凈美好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的無奈和矛盾。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豐富的情感,給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間,展示了李石獨特的藝術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