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鏡辭 / 作者:宋自遜 |
匣中青鏡秋月明,妍嗤毫發無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銅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靈本虛靜,誰實昏之私欲勝。
匣取青銅且勿開,自照心中大圓鏡。
|
|
照鏡辭解釋: 《照鏡辭》是宋代詩人宋自遜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匣中青鏡秋月明,
妍嗤毫發無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
青銅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靈本虛靜,
誰實昏之私欲勝。
匣取青銅且勿開,
自照心中大圓鏡。
詩意:
這首詩詞以鏡子的形象來探討人心的真實性和虛偽性。詩人通過對鏡子和人心的對比,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批判。
賞析:
首先,詩中的青鏡和秋月象征著清澈明亮的事物,代表著客觀真實。詩人通過青鏡秋月的比喻,意味著它們能夠照見人的外在形象,沒有任何遮掩。
然而,詩人接著指出了人心的復雜性。他說人心不同,就像面貌一樣,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動機。青銅照面,卻不能照見人心的真實。這里的青銅可以理解為鏡子的材質,象征著人們面對他人時所展現的虛偽面孔。
接下來,詩人強調了人心的本質是靈性和虛靜的,與外在表象相對立。他質問誰能夠真正洞察人心中昏暗而私欲的一面,指出這種私欲往往掩蓋了人心真實的本性。
最后,詩人提出了一種解決之道。他建議暫時不去打開匣子中的青銅鏡,而是自己審視內心,通過心中的大圓鏡來認識自己的真實本質。這種自我反省和內省的過程,可以使人們更加了解自己,擺脫表面的虛偽。
整首詩詞通過鏡子的比喻,巧妙地探討了人性的真實和虛偽。詩人對人心的批判和對自我認識的呼喚,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內心世界的關注和思考。這首詩傳達了一種深刻的哲理,引發人們對人性和真實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