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晚菊三首 / 作者:廖行之 |
何事秋光老更清,故應有菊占秋榮。
后來漢陛知薪積,晚出商山嘆翼成。
三徑惟將松比操,東籬那為酒含英。
紛紛紅紫隨時好,臆對西風訴不平。
|
|
和晚菊三首解釋: 《和晚菊三首》是宋代廖行之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秋光漸老、菊花綻放的景象,并通過菊花的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變遷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和晚菊三首》中文譯文:
何事秋光老更清,
故應有菊占秋榮。
后來漢陛知薪積,
晚出商山嘆翼成。
三徑惟將松比操,
東籬那為酒含英。
紛紛紅紫隨時好,
臆對西風訴不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晚菊的美麗形態(tài)和隨著秋天的到來而漸漸老去的秋光,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菊花的贊美。
首句“何事秋光老更清”,表明秋光漸漸老去后反而變得更加清澈明凈,這里的“秋光”可以理解為秋天的景色和光線,隱喻著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第二句“故應有菊占秋榮”,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因此在秋天綻放的菊花象征著秋天的榮耀。作者認為,菊花應該占據(jù)秋季的榮耀地位,與秋光相輝映。
接下來的兩句“后來漢陛知薪積,晚出商山嘆翼成”,通過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表達了對晚景的思索。漢陛指的是漢武帝,他在商山上看到一只翼翹飛的大鵬鳥后,感慨自身的成就和野心。這里作者借用了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對晚年的思考和對人生成就的反思。
接下來的兩句“三徑惟將松比操,東籬那為酒含英”,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進一步表達了對菊花的贊美和對時光的感慨。松樹是堅韌不拔的象征,作者將菊花與松樹相比,凸顯了菊花的堅強和傲立于秋天的景象。東籬是指院中的籬笆,而菊花開在籬笆旁邊,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展現(xiàn)了菊花的高雅和獨立。
最后兩句“紛紛紅紫隨時好,臆對西風訴不平”,表達了菊花綻放的美麗和對命運的抗爭。紛紛紅紫指的是菊花的各種顏色,表示菊花絢爛多彩,隨時都是美好的。西風則象征著命運的無情和變幻,作者用“臆對”來形容菊花對西風的抗爭,表達了對命運不公的不滿和不平。
綜上所述,廖行之的《和晚菊三首》通過對晚秋景色和菊花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菊花堅強、高雅的贊美。通過對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引用,詩詞中融入了對晚年的思考和對人生成就的反思。整首詩詞以秋光、菊花和自然景物為表現(xiàn)對象,以寓言手法展示出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