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劉和府乘 / 作者:廖行之 |
辛苦平生學,儒科志稍酬。
路遙車折軸,夜半壑亡舟。
士惜鴒原盡,親悲鶴發留。
傳家幸有子,門戶可無憂。
|
|
挽劉和府乘解釋: 《挽劉和府乘》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辛苦一生求學有所成,儒家學問有些回報。
漫長的路途上,車輛折斷了軸,深夜時分壑中船只消失。
士人為鴒鳥感到惋惜,親人為白鶴的禿發而留戀。
雖然家族有了兒子,但門戶依然無憂無慮。
詩意和賞析:
《挽劉和府乘》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平凡一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辛苦平生學",反映了作者通過不斷苦學,在儒家學問上取得了一些成就,雖然結果或許不是很顯著,但仍然可以回報一些收獲。這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追求和努力精神。
詩中的"路遙車折軸,夜半壑亡舟"描繪了作者在漫長的求學之路上遭遇的困難和挫折。車折軸和壑亡舟都是意外的事故,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不可控因素。這種描繪增加了詩的悲涼色彩,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辛苦所付出的努力的感嘆。
詩中的"士惜鴒原盡,親悲鶴發留"表達了作者對士人的同情和對親人的留戀。鴒原和白鶴都是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性動物,士人和親人分別被比作鴒鳥和白鶴,傳達了對他們境遇的關切和懷念之情。
最后兩句"傳家幸有子,門戶可無憂"表達了作者對子孫的寄托和對家族的期望。雖然作者自己的努力可能未能取得較大成就,但他對家族的未來保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有了子孫后代,家族的門戶就能夠繼續昌盛,無憂無慮。
整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家族命運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平凡生活的思索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悲涼情緒和對未來的期許也使得詩詞更具情感共鳴和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