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 作者:劉一止 |
水煙收盡,望汀萍千頃,銀光如冪。
霜鏡無痕清夜久,惟有驚魚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賜,歡飲仍如璧。
姮娥應為,后期償賽今夕。
遙想當日同盟,山齋孤諷,有新詩相憶。
聚散難常空悵望,萍梗飄流蹤跡。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與誰同惜。
參橫河側,短篷清露時滴。
|
|
念奴嬌(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解釋: 《念奴嬌(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一止。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中秋后一夜停泊在城外的船上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思念和對當下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水煙收盡,望汀萍千頃,銀光如冪。
霜鏡無痕清夜久,惟有驚魚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賜,歡飲仍如璧。
姮娥應為,后期償賽今夕。
遙想當日同盟,山齋孤諷,有新詩相憶。
聚散難常空悵望,萍梗飄流蹤跡。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與誰同惜。
參橫河側,短篷清露時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秋夜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水煙消散、汀萍漂浮的景象,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詩人以銀光如冪來形容遠處的景色,展現了秋夜的寧靜和祥和。
接著,詩人將注意力轉向船邊的景象,描述了夜晚的清涼和寂靜,唯有驚魚跳出水面,打破了寧靜的氛圍。這種場景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思緒的激蕩。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寫到月亮似乎懸浮在酒杯中,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疑和珍惜。他提到了姮娥,這是傳說中嫦娥的姐姐,暗示了對過去的回憶和懷念。
詩人回憶起與朋友們在過去的時光里一起讀書寫詩的情景,山齋中的諷刺和新詩的創作,讓他們彼此相憶。然而,人們的聚散常常是無常的,空蕩的離別讓人悵望,像漂流的萍梗一樣,留下了無跡可尋的蹤跡。
最后,詩人將目光投向明年的明月和此刻的身世,思考著在這個夜晚,有誰會與他一同懷念。他提到了參橫河側,暗示了他此刻停泊的位置,短篷上清晨的露水滴落的景象,象征著時光的流逝。
整首詩以描寫夜晚的景色和回憶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事變遷的思索,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眷戀和對現實的感慨。它展現了詩人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