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遇樂(洞天) / 作者:史浩 |
鄞有壺天,景傳圖畫,聲著海縣。
四面攢峰,皆七十二,各在窗中見。
祥云擁蔽,飛泉繚繞,咫尺似天涯遠。
如今向、仙家覓得,挈來十洲東畔。
虛無縹緲,蓬萊方丈,所喜只居隔岸。
羽幰垂珠,瓊車織翠,長是陪嘉宴。
豺狼遠跡,風波不作,日月御輪須緩。
且銜杯、稱賢樂圣,度茲歲晚。
|
|
永遇樂(洞天)解釋: 《永遇樂(洞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史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鄞有壺天,景傳圖畫,
聲著海縣。
四面攢峰,皆七十二,
各在窗中見。
祥云擁蔽,飛泉繚繞,
咫尺似天涯遠。
如今向、仙家覓得,
挈來十洲東畔。
虛無縹緲,蓬萊方丈,
所喜只居隔岸。
羽幰垂珠,瓊車織翠,
長是陪嘉宴。
豺狼遠跡,風波不作,
日月御輪須緩。
且銜杯、稱賢樂圣,
度茲歲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神奇的洞天仙境。詩中的洞天位于鄞縣,景色如同圖畫一般美麗。四周是高聳入云的山峰,共有七十二峰,每一座峰都可以透過窗戶看見。祥云籠罩,飛泉環繞,使得這個地方看起來就像遙遠的天涯一樣。現在,詩人找到了這個仙家的洞天,帶著詩人來到東方的十洲之地。雖然洞天虛無縹緲,仙境蓬萊方丈,但詩人卻喜歡在對岸欣賞這美景。仙人們乘坐羽幰、垂掛珍珠,駕駛瓊車、編織翠色,長久以來一直陪伴著嘉賓享受盛宴。豺狼遠離,風波不起,日月的車輪也緩緩轉動。此刻,讓我們舉杯,稱頌賢者和樂圣,度過這美好的晚年時光。
賞析:
《永遇樂(洞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仙境般的洞天景色,展示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詩中使用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寫,如壺天、祥云、飛泉等,營造出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仙境。詩人通過描繪洞天的景色和仙人的生活,表達了對寧靜、美好和祥和的向往。詩人對洞天的描繪充滿了幻想和想象,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塵世的美好境界。整首詩詞情感平和,語言優美,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對仙境的向往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