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德和伯氏六首 / 作者:林景熙 |
溪冷浣花宗武哭,池荒夢草惠連愁。
行人猶說春風夜,燈影書聲共水樓。
|
|
哭德和伯氏六首解釋: 《哭德和伯氏六首》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溪邊寂寞涼冷的環境中,因思念德和伯氏而悲傷哭泣的場景。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溪水冰冷,林景熙站在浣花宗旁邊,為已故的德和伯氏傷心哭泣。德和伯氏是詩人的親人或至交,他們的離世令詩人深感悲傷。詩人看著荒廢的池塘,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惆悵。他在夢中見到了一叢凋謝的草,進一步喚起了他對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行人經過時,仍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他們告訴詩人在這個春風的夜晚,還有人欣賞著美好的風景。然而,對于詩人來說,即使是春天的夜晚,也無法驅散他內心的憂愁。在水樓上,燈影和書聲交織在一起,給他帶來了一絲慰藉。
這首詩以寥寥數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傷和思念之情。通過描繪寂寞涼冷的溪邊環境,荒廢的池塘和凋謝的草,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增強了對德和伯氏的懷念之情。詩中的行人和水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行人帶來了春風和美好的景象,而詩人的內心仍然充滿憂愁。這種反差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比,詩人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融為一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悲傷和孤獨。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林景熙獨特的詩歌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