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涼過林氏居 / 作者:林景熙 |
出郭已虛曠,入門轉蕭森。
筠棲無六月,聊以解我襟。
紅日不到地,白云時滿林。
坐久石恨冷,酒醒荷氣深。
飄飄黃冠客,臨流鼓瑤琴。
一鼓洗我耳,再鼓空我心。
山高水復迥,彷佛蓬萊音。
興盡拂衣去,城笳吹夕陰。
|
|
納涼過林氏居解釋: 《納涼過林氏居》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走出城外的郭墻,一片遼闊寂靜;
進入門前,忽然變得幽寂凄涼。
竹林中沒有六月的繁花,
只是為了解解我內心的郁結。
紅日未能照到大地,
白云時而漫布林間。
坐久了,寒意滲透石凳,
酒醒后,荷葉上彌漫著清香。
飄飄而來的黃冠客人,
臨流邊敲擊著瑤琴。
一曲擊醒了我的耳朵,
再一曲空靈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山峰高聳水面遙遠,
仿佛聽到了仙境的音樂。
情緒已盡,輕拂衣袖離去,
城中笳聲吹響在夕陽下的陰影中。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一幅納涼過程中的景象為主線,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的內心情感。詩人走出城郭,進入林氏居內,感受到郁悶心情得到了一定的宣泄。詩中出現的竹林、紅日、白云、石凳、酒香等形象,以及黃冠客人彈奏的瑤琴,都是烘托詩人情緒的手法。
詩中首先描繪了郭墻外的空曠和門前的幽寂,利用對比凸顯出詩人內心的冷靜和寂寞。接著,通過紅日未能照到大地、白云彌漫林間等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敏感和對于外界環境的反思。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靜坐久了會感到寒冷,醒來后則能借助荷葉上的香氣舒緩內心。
最后,黃冠客人以及他所彈奏的瑤琴成為詩中一抹亮色。黃冠客人在臨流之邊彈奏瑤琴,使得詩人的耳朵被音樂所觸動,內心得到了一絲寧靜和舒暢。而山高水遠的景象,仿佛讓詩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了蓬萊仙境的美好,使得詩意更加超脫塵世。
最后的笳聲吹響在夕陽下的陰影中,象征著詩人離開這個納涼的地方,回歸到城市的喧囂和現實中。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傾訴,展現出宋詩的特色和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