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嚴子陵祠 / 作者:林景熙 |
客星謫下桐江湄,傲睨煙雨何年歸。
空遺清氣滿林壑,草木不受春風肥。
我來維舟奠椒醑,薜荔祠荒泣山鬼。
亂峰欲雪江氣嚴,老蜃吹云日色死。
白水真水御絳衣。
勛臣四七攀鱗飛。
冥鴻遐舉不可致,天地浩蕩容漁磯。
季年熏貂成黨獄,阿瞞朵鼎終瑟縮。
東都節義何為高,七尺之臺一竿竹。
|
|
謁嚴子陵祠解釋: 《謁嚴子陵祠》是宋代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客星謫下桐江湄,
傲睨煙雨何年歸。
空遺清氣滿林壑,
草木不受春風肥。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客居他鄉的人來到嚴子陵的祠廟,凝望著遠方的煙雨,思念故土的情景。詩人感嘆自己身處異鄉,思鄉之情不斷涌現。他觀察到祠廟周圍的山林,雖然清氣裊裊,但草木卻不得春風滋養,顯露出凄涼荒涼之感。
我來維舟奠椒醑,
薜荔祠荒泣山鬼。
亂峰欲雪江氣嚴,
老蜃吹云日色死。
詩人以自己的身份,向嚴子陵行祭,用椒醑來奠祭。他看到祠廟被薜荔蔓草侵蝕,形容得十分荒涼。亂峰仿佛欲下雪,江水氣息嚴寒,老蜃吹動云彩,天色昏暗,給人一種幽寒的感覺。
白水真水御絳衣,
勛臣四七攀鱗飛。
冥鴻遐舉不可致,
天地浩蕩容漁磯。
詩中提到白水和真水,可能指的是地名,與皇帝的衣服有關。勛臣四七攀鱗飛,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英勇事跡和功績的稱頌。然而,冥鴻卻飛得太高,詩人不能達到那樣的高度,天地浩蕩,只有容得下普通百姓。
季年熏貂成黨獄,
阿瞞朵鼎終瑟縮。
東都節義何為高,
七尺之臺一竿竹。
詩詞的后半部分涉及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季年熏貂成黨獄,指的可能是季年被謀害。阿瞞朵鼎終瑟縮,可以解讀為對劉備的評價,他在政治斗爭中逐漸縮小了自己的野心。東都節義何為高,表達了對東京(當時的首都)上層階級缺乏正義和節操的不滿。七尺之臺一竿竹,可能指的是官場上的權威和威嚴,以及社會等級的不公。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客居他鄉的人參觀嚴子陵祠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通過歷史典故和象征意象的運用,詩人展示了對君主、勛臣、英雄和社會體制的思考,以及對普通百姓處境的關注。整首詩以凄涼的氛圍和深沉的思考展現出林景熙獨特的感慨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