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栝城 / 作者:林景熙 |
寒芒曾動少微星,一水溶溶疊嶂橫。
落日漁舟吹遠笛,斷煙戍屋帶荒城。
沙鷗欲近如招隱,關樹無多亦厭兵。
卻憶鶯花亭外路,太平簫鼓沸春聲。
|
|
栝城解釋: 《栝城》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寒芒曾動少微星,
一水溶溶疊嶂橫。
落日漁舟吹遠笛,
斷煙戍屋帶荒城。
沙鷗欲近如招隱,
關樹無多亦厭兵。
卻憶鶯花亭外路,
太平簫鼓沸春聲。
詩意:
《栝城》以自然景物刻畫出一幅山水江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和對戰火蹂躪帶來的痛苦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和平與寧靜的向往,以及對戰亂和苦難的厭惡。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示了江南地區的山水美景。詩詞開篇描繪了寒芒曾經點亮微弱的星星,表達了歲月更迭的感慨。接著,描繪了一條水流平緩、山巒起伏的景象,給人以寬廣和恢弘之感。
下半首的描寫則轉向人文環境,詩人以落日時分,漁舟吹奏遠方的笛聲,煙霧籠罩的戍樓和廢棄的城池來表達戰亂帶來的痛苦和荒涼。沙鷗想要靠近人類,但卻像在招手示意一般躲避,顯示了人心的疲憊和對戰亂的厭惡。
最后兩句詩將視線轉向鶯花亭外的小徑,回憶起春日里太平時節的歡聲笑語,簫鼓之聲沸騰,給人以歡快和安寧的感覺。這是詩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對戰亂所帶來的痛苦的反思。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繪,以及對戰亂和和平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厭惡之情,體現了林景熙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