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浙西提舉李公 / 作者:林景熙 |
文獻凋零半壟云,荊花舊宅冷溪濱。
欲知禮樂千年事,曾寄行藏八袠身。
旌節自天驚隔世,衣冠入地見全人。
鵠袍猶憶談經處,風雨宮槐暗落薪。
|
|
挽浙西提舉李公解釋: 《挽浙西提舉李公》是宋代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李公的光輝事跡和他的離世,表達了對他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文獻凋零半壟云,
荊花舊宅冷溪濱。
欲知禮樂千年事,
曾寄行藏八袠身。
旌節自天驚隔世,
衣冠入地見全人。
鵠袍猶憶談經處,
風雨宮槐暗落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挽詞的形式,表達了對李公的悼念和對他事業成就的贊美。詩詞通過描繪凋零的文獻和荒蕪的宅院,展示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消逝。其中的“文獻凋零半壟云”,暗示了古代文獻的凋落和記載歷史的重要性。
詩中提到了“禮樂千年事”,表達了對李公作為一位官員,對禮樂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推廣。他曾經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寄托在行藏之中,以期傳承千年。
接著,詩中描繪了李公的功績和他的離世:“旌節自天驚隔世,衣冠入地見全人。”這里的“旌節”指的是李公的榮譽和事跡,從天上傳達到地下,顯示了他的偉大和卓越的成就。
最后兩句詩,“鵠袍猶憶談經處,風雨宮槐暗落薪”,以寥寥數語傳達了對李公的懷念之情。李公曾經身著鵠袍,談論經義,但如今他已經離世,宮槐樹下的風雨中,他的聲音已經消逝,如同滴落的柴薪。
這首詩詞通過對李公的贊美和懷念,表達了對逝去的時光和偉大人物的敬意。同時,通過描繪凋零的景象,詩人也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關注和對歷史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反思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