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意 / 作者:林景熙 |
僧鐘覺曙鳥,紛飛弄林光。
宿云漸離石,我起開秋房。
南山忽入幾,相對各老蒼。
我老幾何年,山曾見鴻荒。
流泉送日月,危石支興亡。
問山山無言,啼猿起前岡。
|
|
曉意解釋: 《曉意》是宋代林景熙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意》中文譯文:
僧鐘覺曙鳥,紛飛弄林光。
宿云漸離石,我起開秋房。
南山忽入幾,相對各老蒼。
我老幾何年,山曾見鴻荒。
流泉送日月,危石支興亡。
問山山無言,啼猿起前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清晨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林景色和詩人的思索之景。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dá)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詩的開頭,僧鐘的聲音和覺醒的鳥兒形成了一幅生機(jī)勃勃的畫面,鳥兒在林間飛舞,將光芒撒滿四周。這一景象使詩人從宿云中醒來,離開了自己的住處,進(jìn)入到秋天的屋子里。
接下來,詩人來到南山,忽然感到自己與山相對而坐,彼此都顯得蒼老。詩人思索自己已經(jīng)過了多少年,而這座山卻見證了無數(shù)的時(shí)代更迭。
詩的后半部分,流泉將太陽和月亮送走,危石支撐著興衰的變化。詩人向山詢問,但山無言以對,只有啼猿在山前的岡上哭泣。
整首詩以清晨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林的變化和自然的力量,詩人表達(dá)了對時(shí)間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他與自然相對而坐,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時(shí)光的無情。山無言以對,凝視著詩人,似乎啟示他無法回答的問題。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哲學(xué)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