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 / 作者:葛立方 |
鶴氅蒲團養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羅。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鏡不須磨。
擬詢一句合頭語,只恐新羅鷂子過。
|
|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解釋: 《蒙才孺伯惠詩頗及參問》是葛立方創作的一首詩詞,屬于宋代文學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鶴氅蒲團養粹和,
冥心十地六波羅。
宦情微似庵摩勒,
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
庵前石鏡不須磨。
擬詢一句合頭語,
只恐新羅鷂子過。
中文譯文:
白鶴衣裳,蒲團上養精華,
默默修煉達到十地六波羅。
身在官場,心境似庵摩勒,
修行佛法高于窣堵波。
海中泥牛自得其樂,
庵前石鏡無需磨光。
打算提問一個開頭之語,
只怕新羅的鷂子飛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佛教修行的主題為中心,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和官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描述了一幅鶴衣蒲團的景象,寓意著修煉者在寧靜中修養精華。接著提到"冥心十地六波羅",指的是修行者通過默默冥想,達到了佛教的十地六波羅(修行境界)。
第三句和第四句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和修行的對比?;虑槲⑺柒帜眨f明作者在官場中的情感微弱,類似于庵摩勒(指佛教中的僧人)。而佛行高於窣堵波,則表示作者認為佛法修行的重要性超過了世俗的紛擾。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一種超然的境界。海裹泥牛端解笑,意味著修行者在世俗紛擾中仍能保持超然和快樂。庵前石鏡不須磨,表示修行者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虛榮和世俗的浮華,內心已經得到凈化和提升。
最后兩句是作者的疑問和憂慮。擬詢一句合頭語,意味著作者在思索如何提問一個開頭之語,可能是提問如何在修行中保持初衷。只恐新羅鷂子過,則表示作者擔心自己的問題可能會被外在的干擾所打斷,新羅鷂子象征著外界的喧囂和紛擾。
整首詩詞以佛教修行為主題,通過對修行和官場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對純凈內心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時期士人在紛繁世事中對內心凈化的思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