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十四夜三鼓壺天月佳甚以詩招道祖 / 作者:葛立方 |
壺天有勝事,玉宇凈纖埃。
有意嚼復嚼,今宵來不來。
山公須酩酊。
令名莫咍臺。
明月隔溪共,只今腸九回。
|
|
十月十四夜三鼓壺天月佳甚以詩招道祖解釋: 詩詞:《十月十四夜三鼓壺天月佳甚以詩招道祖》
中文譯文:
十月十四夜,三更時分,壺天的月亮非常美麗,潔凈無塵。我有意思地一口口地咀嚼著,不知今宵月亮是否來臨。山公(指月亮)應該已經醉得爛醉如泥了,所以名聲不好。明亮的月亮隔著溪流共相望,只是這個晚上,我內心翻騰九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葛立方所作,以十月十四夜的時刻為背景,描繪了壺天的月亮美景。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月亮之美的欣賞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壺天有勝事,玉宇凈纖埃,形容月亮的明亮、潔凈。這里的壺天指的是天空,而勝事則代表了月亮的雄偉壯麗。玉宇凈纖埃則表達了月亮的潔白無瑕。
接著,詩人有意嚼復嚼,表達了對月亮的欣賞之情。他思考著今晚的月亮是否會出現,帶有一絲期待和不確定的情緒。
然后,詩中提到了山公須酩酊。山公在這里指的是月亮,酩酊表示醉得爛醉如泥。這里用山公來形容月亮,暗示了月亮的明亮與圓滿,但也暗示了月亮的名聲不好,可能指代月亮的變幻無常。
最后,詩人描述了明亮的月亮隔著溪流共相望,同時表達了內心的翻騰九次。這里的溪流可以理解為一種障礙或距離,詩人希望能夠與月亮相會,但卻被現實所阻隔,引發了內心的激蕩和思索。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壺天月亮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思考。詩人以細膩的語言和意象,將壺天的月亮形容得明亮潔凈,同時也暗示了月亮的不可捉摸和變幻無常。整首詩情感豐富,給人以想象空間,讓讀者在欣賞月亮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