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題旅舍壁) / 作者:家鉉翁 |
瀛臺居北界,覿面是重城。
老龍蹲踞不動,潭影凈無塵。
此地高陽勝處,天付仙翁為主,那肯借閑人。
暫掛西堂錫,仍同旦過賓。
六年里,五遷舍,得此鄰。
儒館豆籩于粲,弦誦有遺音。
甚喜黃冠為侶,更得青衿來伴,應不嘆飄零。
夜宿東華榻,朝餐泮水芹。
|
|
水調歌頭(題旅舍壁)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家鉉翁創作的《水調歌頭(題旅舍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瀛臺居北界,覿面是重城。
在瀛臺的北界,眼前是一座雄偉的城池。
老龍蹲踞不動,潭影凈無塵。
老龍靜靜地蹲守著,潭水的倒影清澈無塵。
此地高陽勝處,天付仙翁為主,那肯借閑人。
這里是高陽的勝地,天命仙翁為主宰,不會輕易借給凡人。
暫掛西堂錫,仍同旦過賓。
暫時掛在西堂的椅子上,仍然與朝陽一起迎接來賓。
六年里,五遷舍,得此鄰。
六年來,遷居五次,終于得到這個鄰居。
儒館豆籩于粲,弦誦有遺音。
儒家的學堂里有盛香的糧食,琴弦的聲音仍然回蕩。
甚喜黃冠為侶,更得青衿來伴,應不嘆飄零。
非常高興有黃冠(指學子)作伴,更有青衿(指讀書人)相伴,應該不再感嘆漂泊無定。
夜宿東華榻,朝餐泮水芹。
夜晚宿在東華的床榻上,早晨用泮水的芹菜作早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家鉉翁居住的地方,瀛臺北界的城池。詩人觀察到附近潭水的倒影清澈無塵,象征著他內心的寧靜和純潔。這個地方被認為是高陽勝地,被仙翁所主宰,不會輕易借給凡人居住。詩人描述了自己在這里居住的艱辛,經歷了六年里五次遷居才得到這個地方作為鄰居。詩人提到了儒家的學堂,描述了學堂里的香糧和琴弦的聲音,表達了他對學問和知識的向往和喜悅。他也感到高興有黃冠和青衿作伴,不再感嘆漂泊無定。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東華過夜,用泮水的芹菜作早餐的情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居住環境、內心感受和對學問的追求,展現了他在漂泊中尋找歸屬感和心靈寄托的努力。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宗教意象和學問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安定和知識的渴望,以及對真正的伴侶和朋友的珍視。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深情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