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七日城南書院偶成 / 作者:張栻 |
積雨欣始霽,清和在茲時。
林葉既敷榮,禽聲亦融怡。
鳴泉來不窮,湖風起淪漪。
西山卷余云,逾覺秀色滋。
層層叢綠間,愛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與幽人期。
坐久還起步,堤邊足逶迤。
游魚傍我行,野鶴向我飛。
敢云昔賢志,亦復詠而歸。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詩。
|
|
三月七日城南書院偶成解釋: 《三月七日城南書院偶成》是宋代張栻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經過積雨之后,我欣喜地見到了晴空,此刻的天氣清朗和諧。林木的葉子已經繁茂,禽鳥的鳴聲也融合在宜人的氛圍中。鳴泉聲不絕于耳,湖面上的微波蕩漾。西山云霧卷起,美景似乎更加濃郁。層層綠樹叢中,我深深地愛慕著那松柏的姿態。青翠的景色初顯,仿佛與我這隱居的人相期待。坐了很久,我起身行走,沿著堤岸悠然而行。游魚兒沿著我行走的路,野鶴也朝我飛來。敢說古時圣賢的志向,同樣也以詩詞表達著歸心之情。寄語山中的朋友們,與我一同創作和平之詩。
詩意:
《三月七日城南書院偶成》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色,以及作者在這美好的環境中的感受與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對生活的歡喜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同時,詩中還融入了一種隱居者的心態,表達了對寧靜、和平的向往。
賞析:
《三月七日城南書院偶成》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流暢的語言展示了宋代詩人張栻的才華。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景物描寫,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傳達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勃勃的氣息。作者以林木的繁茂、鳥兒的歡唱、泉水的潺潺聲以及湖風的吹拂等細節,刻畫出一個和諧宜人的自然環境。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也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贊美和喜悅之情。他對松柏的愛慕之情、對青翠景色的喜愛,以及對魚兒和鶴兒的歡迎之態,都展示了他對大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隱居者的情懷,作者表達了對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
整首詩以清新、明快的語言展現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內心的平和與喜悅。通過對自然的感受與體驗,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生活和詩歌創作的熱愛,同時也融入了一種向往和平的情懷。這首詩詞在描寫自然景色的同時,也傳遞了作者對心靈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