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聞雷已而大雪 / 作者:張栻 |
春信梅邊動,雷聲枕上驚。
忽看窗紙白,頓覺竹聲清。
江海空余夢,壺觴起自傾。
朝來倚樓處,玉樹滿湘城。
|
|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聞雷已而大雪解釋: 這首詩是宋代張栻的作品《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聞雷已而大雪》。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二月十六日夜,我躺在床上聽到雷聲,接著大雪紛飛。
春天的消息傳來,梅花在樹邊搖曳。
雷聲在我枕頭上驚動了我,我突然看到窗紙變白,
頓時感覺到竹子的聲音更加清脆動聽。
江河和海洋都空蕩蕩的,只剩下夢境縈繞,
我舉起酒杯自斟自飲。
早晨到來時,我依然倚在樓上,
湘江城市的美景中,玉樹叢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冬夜的景象,作者躺在床上聽到雷聲,接著大雪紛紛而至。然而,詩中并沒有詳細描述雷雪的景象,而是通過對春天、竹子、夢境和美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意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內心的情感。詩中的春信梅邊動,雷聲枕上驚,通過對春天和雷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渴望和對自然力量的震撼。窗紙變白,竹聲清脆,通過對細微的感覺的描繪,營造出冬夜中的寧靜與美好。江海空余夢,壺觴起自傾,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最后,倚樓處的玉樹滿湘城,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麗的景象,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壯麗和生活的美好。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約而精致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內心情感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感慨和對美好的追求,給人以詩意盎然、意境深遠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