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石通判酌白鶴泉 / 作者:張栻 |
談天終日口瀾翻,來乞清甘醒舌根。
滿座松聲聞金石,微瀾鶴影漾瑤琨。
淡中知味誰三咽,妙處相期豈一樽。
有本自應來不竭,濫觴端可驗龍門。
|
|
和石通判酌白鶴泉解釋: 《和石通判酌白鶴泉》是宋代張栻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繪飲酒交友的場景為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與友人在白鶴泉共飲的情景,表達了友誼的珍貴和酒的美好。
譯文:
和石通判酌白鶴泉,
談天終日口瀾翻。
來乞清甘醒舌根,
滿座松聲聞金石。
微瀾鶴影漾瑤琨,
淡中知味誰三咽。
妙處相期豈一樽,
有本自應來不竭。
濫觴端可驗龍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飲酒的描繪為主線,通過對白鶴泉的描述,展現了一幅與友人共飲的畫面。詩人與石通判在白鶴泉畔暢談天地之間的事物,酒杯來來往往,口舌忙碌,喝下清甘的美酒,唇舌得到了清醒和滋潤。滿座上的人們聆聽著松林中傳來的悅耳聲音,仿佛金石間的音韻在耳畔回蕩。
詩中出現了微瀾和鶴影,形容酒泉微湍的波紋和白鶴在水面上的倒影,給人以和諧、寧靜的感覺。這種景象如同瑤琨一般美麗,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
詩中的“淡中知味誰三咽”表達了對酒的品味和滋味的贊嘆,同時也暗示了友人間的默契和情誼。詩人和石通判在一起,享受著酒的美妙,互相相約再喝一杯,不舍離去。
最后兩句“有本自應來不竭,濫觴端可驗龍門”表達了白鶴泉的源頭應該是源源不斷的,而且滿滿的酒杯可以驗證友誼之門。這句話意味著友誼之源永遠不會干涸,而通過對酒的交杯,可以驗證并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飲酒交友情景的描繪,表達了友誼之珍貴和酒的美好。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酒的隱喻,詩人展示了友人間的歡愉和默契,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情誼的贊美。這首詩詞以其精湛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