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鄉臺夜歸得五絕 / 作者:張栻 |
湘江歲晚水清淺,橘州霜后猶青蔥。
歸舟著沙未渠進,且看漁火聽疎鐘。
|
|
臘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鄉臺夜歸得五絕解釋: 《臘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鄉臺夜歸得五絕》是宋代張栻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臘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鄉臺夜歸得五絕
湘江歲晚水清淺,
橘州霜后猶青蔥。
歸舟著沙未渠進,
且看漁火聽疎鐘。
譯文:
在臘月二十二日渡過湘江,登上道鄉臺夜晚歸來,創作了五首絕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湘江渡口的景象以及夜晚歸途中的所見所感。湘江水在歲末時節清澈淺薄,橘州的霜過后依然翠綠茂盛。歸途中,船只還未靠岸,停在沙灘上,等待水位的升高。而此時,詩人抬頭看見了遠處的漁火,同時還能聽到遙遠的鐘聲。
賞析:
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歲末冬天的夜晚景象。湘江水清淺,反映了冬季水位較低,同時也給人一種平靜、寧靜的感覺。橘州的植物依然翠綠,霜后的青蔥,展現了生命力的頑強和冬天中的一抹生機。詩人用歸舟著沙未渠進來形容船只停在沙灘上等待水位上升,表達了詩人在夜晚歸來的路上的等待和思索。最后,漁火和疎鐘的描繪增加了夜晚的神秘感和寧靜感,給人一種靜謐的氛圍。
整首詩以簡練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自然景觀與詩人內心的共鳴。通過對冬天夜晚的細膩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景物和意象也給人以一種深沉和寧靜的感受,引發讀者對冬夜的遐想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