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日過小孤山 / 作者:張栻 |
沃野迥千里,巋然突孤標(biāo)。
崖分勢亦裂,江靜影頻搖。
棲鶻巢何險,盤柯凍不凋。
吾行足觀覽,未覺客程遙。
|
|
十五日過小孤山解釋: 《十五日過小孤山》是宋代張栻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沃野迥千里,
廣袤的平原地域遙遠(yuǎn),
巋然突孤標(biāo)。
小孤山孤立高聳,
猶如一根獨立的旗桿。
崖分勢亦裂,
山崖分岔處形勢險峻,
也呈現(xiàn)出裂縫的樣子。
江靜影頻搖。
江水平靜,卻頻繁搖曳著山巒的倒影。
棲鶻巢何險,
鶻鳥在這里筑巢的地方是多么危險,
盤柯凍不凋。
山上的松柏樹結(jié)滿了冰霜,但仍然不凋零。
吾行足觀覽,
我行走得足夠,可以欣賞到這一切美景,
未覺客程遙。
卻并不覺得旅途遙遠(yuǎn)。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經(jīng)過一座小孤山的景象。廣袤的沃野與孤立的小山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山巒的高聳與孤獨。山崖的分岔處展現(xiàn)出險峻的形勢,而江水的平靜與山巒的倒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中以棲鶻巢和盤柯凍的描寫,表現(xiàn)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與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作者通過自己的行走與觀賞,感受到了這一景色的美妙,并沒有覺得旅途遙遠(yuǎn),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感知和對生命的熱愛。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主題,通過描寫山巒、江水和樹木等元素,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和欣賞。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暗含了對生命的熱愛、堅韌不拔和對困境的克服。這首詩的意境清新自然,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喜愛和對生命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