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同會 / 作者:朱翌 |
無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欞。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晝夜停。
拄杖有時挑菜甲,桔槔無復問畦丁。
逢春不出何為者,眾醉誰知可獨醒。
|
|
示同會解釋: 《示同會》是宋代朱翌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春寒的無奈以及對晴日的欣賞,同時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詩詞的中文譯文:
無奈春寒老不禁,
喜看晴日上窗欞。
群花半露乾坤巧,
百刻平分晝夜停。
拄杖有時挑菜甲,
桔槔無復問畦丁。
逢春不出何為者,
眾醉誰知可獨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朱翌的個人感受為出發點,表達了作者對春寒的無奈感嘆。春天本應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然而寒冷的天氣使得作者無法擺脫冬日的寒意。
然而,當晴朗的陽光灑進窗戶時,作者的心情卻發生了轉變。他欣賞窗欞上晴朗的陽光,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表情。這一景象將他從寒冷的冬天喚醒,使他感到溫暖和希望。
詩中的“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晝夜停”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花朵輕輕地露出半邊,將天地分割成晝夜。這一景象象征著時間的流逝,白天和黑夜交替更迭,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變化。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生活瑣事。作者有時拄著杖子去挑菜,有時與桔槔(可能指槽車)和畦丁(可能指農民)無緣。這些瑣碎的細節暗示了作者對生活中的繁瑣事務的煩擾和無奈。
最后兩句“逢春不出何為者,眾醉誰知可獨醒”表達了作者對逢春不愿外出的思考。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大家都陶醉在喜悅和歡樂中,而很少有人能夠獨自清醒地思考。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個人獨立思考的呼喚。
總的來說,朱翌的《示同會》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層次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春寒和光明的感受,同時表達了對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瑣事的無奈,以及對社會現象和個人獨立思考的思考和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