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徑山白虎寺詩 / 作者:朱翌 |
繞郭尋好山,直北得睹徑。
一重復一掩,間度略知名度峻。
溪聲出左方,環玦步相應。
萬木儼扶持,四山擁清潤。
高疑星可摘,況乃斗之分。
諸分恨到晚,六月宜問信。
頗聞開山老,說法起眾病。
坐受於菟降,了不懷寸刃。
山僧詫神通,辯口紛若磬。
我豈必勝哉,渠自有佛性。
|
|
徑山白虎寺詩解釋: 《徑山白虎寺詩》是宋代朱翌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自然山水為背景,表達了對山的探索與領悟,同時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佛教思想的影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繞著城墻尋找美麗的山峰,向北直行尋覓小徑。一座山峰復一座山峰,其中的間隔稍許知曉其高峻。溪水的聲音從左側流出,環繞著璧玉般的臺階回響。茂密的樹木扶持著山峰,四周的山峰環抱清新濕潤。高處仿佛可以摘取星星,更何況它們是天空中星宿的分布。人們分離后對彼此的思念直到傍晚,六月時可詢問消息。聽說山上的老者開創了這座寺廟,傳授佛法醫治眾多疾病。他坐在菟絲中,毫發未損。山中的僧人對他的神通感到驚訝,紛紛辯論如同敲擊的鐘聲。我又何必一定要勝過他呢,他自有佛性。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峰的描繪,展現了朱翌對自然景觀的敬畏和追求。他通過繞城尋徑、觀賞溪水、感受山峰的高度和山間的寧靜,表達了對自然美的向往和欽佩之情。通過描述山峰的重復和間隔,詩人揭示了山的壯麗和峻峭之處。他將山峰與星宿相提并論,強調了山的高遠和神秘,展示了對山的無限崇高之感。
詩中還融入了佛教思想,山上的白虎寺象征佛法的普及和療愈眾生的力量。山中的老者被描繪為開山開創寺廟的智者,他的存在象征著智慧和超凡的境界。他坐在菟絲中,毫發未損,顯示出他的超然和無畏。山中的僧人對他的神通感到驚訝,辯論紛紛,表達了對智慧和力量的敬畏。詩人通過對這種場景的描繪,傳達了對佛性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山水為背景,展現了自然美和人文智慧的交融。詩人通過對山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探索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呈現出一幅富有哲理和美感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