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俗十二首 / 作者:劉子翚 |
茲鄉山水佳,昔乃為盜窟。
吾盧已煨燼,荒草墻兀兀。
墻東大梨樹,惟此為舊物。
火燒枝葉盡,老本更奇崛。
眾鳥罷高棲,空庭失清樾。
鄰兒利薪爨,往往肆戕伐。
豈知昂霄勢,長養自毫末。
寒堤孤碓在,廢圃鳴泉出。
衡茅且經營,霜霰昔倉猝。
|
|
論俗十二首解釋: 《論俗十二首》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水環繞的鄉村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茲鄉山水佳,昔乃為盜窟。
此地山水優美,但過去曾是盜賊的巢穴。
吾盧已煨燼,荒草墻兀兀。
我的家園已經燒成灰燼,荒草叢生,墻體孤立。
墻東大梨樹,惟此為舊物。
墻東有一棵巨大的梨樹,是唯一留存的古物。
火燒枝葉盡,老本更奇崛。
火焰燒毀了樹枝和葉子,反而使樹干更顯奇特而陡峭。
眾鳥罷高棲,空庭失清樾。
眾鳥停止在高處棲息,空曠的庭院失去了清新的氛圍。
鄰兒利薪爨,往往肆戕伐。
鄰居們為了生計而砍伐柴薪,頻繁地傷害砍伐周圍的樹木。
豈知昂霄勢,長養自毫末。
他們是否知道這些樹木擁有壯麗的氣勢,是經過長時間培育而成的。
寒堤孤碓在,廢圃鳴泉出。
寒冷的堤岸上只有孤獨的石磨,廢棄的菜園里傳來泉水的聲音。
衡茅且經營,霜霰昔倉猝。
我只能勉力經營著簡陋的茅屋,霜雪過去曾匆忙到來。
這首詩詞以敘事的方式描繪了一個鄉村景象,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反映了社會動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詩中山水秀麗,但曾是盜賊的巢穴,墻體破敗,荒草叢生,表達了鄉村的凄涼與荒廢。同時,詩人通過描寫燒毀的梨樹,強調了生命的頑強和堅韌,以及對于自然環境的珍惜之情。最后,詩人以自己衡茅經營的生活狀態以及過去的霜雪來對比,表達了對于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于現實生活的堅守。
這首詩詞描繪了鄉村景象,通過對物象的描繪,抒發了對于社會變遷的感嘆和對于生活的思考。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于鄉村環境的痛惜和對于生活的熱愛,同時也透露出對于社會亂象的憂慮與思考。整首詩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