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俗十二首 / 作者:劉子翚 |
未須葺吾廬,且復修吾倉。
求安當卜居,求飽當聚糧。
營生力有限,先此計頗長。
去年稻盈畦,避寇不得將。
新芽雨后白,臥穗不盈箱。
溪頭廩與囷,累累已相望。
|
|
論俗十二首解釋: 《論俗十二首》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生活態度和對生活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未須葺吾廬,且復修吾倉。
不急于修葺自己的住處,而是先修復糧倉。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不追求奢華的生活,而是注重儲備食物,保障溫飽的態度。作者認為修繕住所可以放在后面,先保證糧食供給的穩定,這是生活的首要問題。
求安當卜居,求飽當聚糧。
追求安寧就要選擇適合的居所,追求飽食就要儲備糧食。
這兩句是對前兩句的進一步闡釋,強調了安居和溫飽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作者認為人們在追求舒適和滿足基本需求時,應該懂得選擇合適的居所和儲備足夠的糧食。
營生力有限,先此計頗長。
生活的力量有限,因此要先做這些準備工作。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人們有限的生存能力的認識,他認為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應該從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態度展現了作者的深思熟慮和務實的生活態度。
去年稻盈畦,避寇不得將。
去年莊稼豐收,但因為戰亂,無法將收成運回家。
這句詩描述了作者在戰亂年代的困境。雖然莊稼豐收,但由于戰亂的原因,無法將糧食安全運回家中,暴露出生活的困頓和不安全的現實。
新芽雨后白,臥穗不盈箱。
嫩芽在雨后變得蒼白,收成的谷粒無法填滿箱子。
這句詩以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農作物在惡劣環境下的生長狀況,暗喻了作者自身在逆境中的困頓和無法滿足基本需求的狀態。
溪頭廩與囷,累累已相望。
溪邊的糧倉和谷倉,堆積如山,互相對望。
這兩句詩以山一般的糧倉和谷倉形容了大量的糧食儲備,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豐收和儲備的期望。溪頭的廩與囷互相對望,也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的糧倉能夠充盈,生活充滿幸福。
《論俗十二首》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困境中對生活的思考和應對方式。通過強調儲備糧食和追求基本需求的重要性,作者傳達了一種務實和深思熟慮的生活態度。同時,通過描繪莊稼豐收無法運回家、糧倉不盈的情景,作者表達了對逆境和困頓的真實感受。整首《論俗十二首》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生活態度和對生活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未須葺吾廬,且復修吾倉。
不著急修葺自己的住處,而是先修復自己的糧倉。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不追求奢華的生活,而是注重儲備食物,保障溫飽的態度。作者認為修繕住所可以放在后面,先保證糧食供給的穩定,這是生活的首要問題。
求安當卜居,求飽當聚糧。
追求安寧就要選擇適合的居所,追求飽食就要儲備糧食。
這兩句是對前兩句的進一步闡釋,強調了安居和溫飽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作者認為人們在追求舒適和滿足基本需求時,應該懂得選擇合適的居所和儲備足夠的糧食。
營生力有限,先此計頗長。
生活的力量有限,所以要先從這些準備工作著手。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人們有限的生存能力的認識,他認為在面對生活的困難時,應該從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態度展現了作者的深思熟慮和務實的生活態度。
去年稻盈畦,避寇不得將。
去年莊稼豐收,但因為戰亂,無法將收成運回家。
這句詩描述了作者在戰亂年代的困境。雖然莊稼豐收,但由于戰亂的原因,無法將糧食安全運回家中,暴露出生活的困頓和不安全的現實。
新芽雨后白,臥穗不盈箱。
嫩芽在雨后變得蒼白,收成的谷粒無法填滿箱子。
這句詩以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農作物在惡劣環境下的生長狀況,暗喻了作者自身在逆境中的困頓和無法滿足基本需求的狀態。
溪頭廩與囷,累累已相望。
溪邊的糧倉和谷倉,堆積如山,互相對望。
這兩句詩以山一般的糧倉和谷倉形容了大量的糧食儲備,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豐收和儲備的期望。溪頭的廩與囷互相對望,也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的糧倉能夠充實,生活充滿幸福。
《論俗十二首》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困境中對生活的思考和應對方式。通過強調儲備糧食和追求基本需求的重要性,作者傳達了一種務實和深思熟慮的生活態度。同時,通過描繪莊稼豐收無法運回家、糧倉不盈的情景,作者表達了對逆境和困頓的真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