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題四首 / 作者:劉子翚 |
宿雁猶驚渚,昏鴉已著林。
野平云散亂,江動月浮沈。
|
|
雜題四首解釋: 《雜題四首》是宋代劉子翚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景象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宿雁猶驚渚,
昏鴉已著林。
野平云散亂,
江動月浮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夜晚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雁群和烏鴉的行為,以及云、江和月的變化,展示了大自然在日夜更替中的動態和變幻。
第一句“宿雁猶驚渚”,表達了雁群在宿營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而受到驚嚇而起飛的情景。宿雁代表了一種安定和平靜的狀態,而驚嚇則打破了這種平靜,給人以不穩定和不安的感覺。
第二句“昏鴉已著林”,描繪了烏鴉在夕陽下歸巢的場景。昏暗的天色中,烏鴉飛回樹林,這里的烏鴉和宿雁形成了鮮明對比,烏鴉代表了黑暗和寂靜。
第三句“野平云散亂”,描述了草原上云彩的分散和散亂。野平代表了廣袤而平坦的大地,而云的散亂則暗示了自然界的變幻無常。
最后一句“江動月浮沉”,寫出了江水中月亮的浮沉變化。江水的流動使得月亮的倒影不停地上下浮動,給人以一種不斷變化的印象。
整首詩通過對不同自然元素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流轉,傳遞出作者對于自然界無常和變幻的感嘆和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對比和細膩的描寫技巧,賦予了詩詞以深厚的意境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