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致明并紀惠雁觀梅之舊 / 作者:劉子翚 |
稚劉於我最多情,此日詩筒不絕聲。
孤雁相依真得地,早梅一粲又傾城。
向來蘭好知誰許,病后霜林懶獨行。
小幾清香慰臨別,極知了了萬緣輕。
|
|
寄致明并紀惠雁觀梅之舊解釋: 《寄致明并紀惠雁觀梅之舊》是劉子翚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稚劉於我最多情,
此日詩筒不絕聲。
孤雁相依真得地,
早梅一粲又傾城。
向來蘭好知誰許,
病后霜林懶獨行。
小幾清香慰臨別,
極知了了萬緣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明和紀惠雁觀梅的情感寄托。詩人在寄托之中表達了自己對于友誼的珍視、對于美的追求以及對于生命的感悟。
賞析:
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豐富的意境和情感。首句“稚劉於我最多情”,表達了詩人對明和紀惠雁的深深情感,以及他們的友情之重。接著,“此日詩筒不絕聲”,詩人在這一行中表達了自己對于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執著,以及對于與朋友分享詩歌的愉悅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孤雁相依真得地,早梅一粲又傾城”,通過對孤雁和早梅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于自然界中美的贊美和追求。孤雁相依的形象突顯了友情和親情的珍貴,而早梅的絢爛則展示了自然界中美的獨特魅力。
隨后,“向來蘭好知誰許,病后霜林懶獨行”,詩人表達了對于人生離別的思考和感慨。蘭花的美麗被詩人視為一種珍貴的承諾,但是在別離之后,詩人卻感受到了無盡的孤獨和冷漠。
最后兩句“小幾清香慰臨別,極知了了萬緣輕”,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小幾上的清香象征著詩人對于生命中短暫美好的感激和珍惜,而“萬緣輕”則表達了詩人對于塵世中種種繁瑣和紛擾的看透和超脫。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美的追求以及生命的感悟。它以自然景物為載體,抒發了人生的情感和哲理,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