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克齋陳先生四首 / 作者:徐元杰 |
薰炙儒先早,朱門授受親。
去尋顏巷樂,歸詠點雩春。
道妙窮精一,心傳有省循。
樂天知命者,憂道不憂貧。
|
|
挽克齋陳先生四首解釋: 《挽克齋陳先生四首》是宋代徐元杰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薰炙儒先早,朱門授受親。
去尋顏巷樂,歸詠點雩春。
道妙窮精一,心傳有省循。
樂天知命者,憂道不憂貧。
譯文:
早年受受教于克齋先生,從他那里接受了親切的關懷。
曾去尋找歡樂于顏巷,如今回來吟詠點雩之春。
道理奧妙,深究精微而歸于一致,心靈傳遞著深思熟慮。
樂天知命的人,不會為貧窮而憂慮,只憂慮自己對道的追求。
詩意:
這首詩以挽悼的方式表達了對陳先生的懷念和贊美。徐元杰在詩中回顧了與陳先生的師生情誼,并借此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人對命運的態度。
在詩的前兩句中,徐元杰回顧了自己年少時受到克齋先生的教育和關懷,將其比喻為炙烤醇香的美味,同時也表達了對克齋先生的感激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中,徐元杰描述了自己曾經追求歡樂于顏巷,如今回歸并吟詠點雩之春。這里顏巷和點雩都是指文化和學術的場所,表達了對學問的熱愛和追求。
接著的兩句中,徐元杰提到了道的奧妙和精微,強調了心靈的傳遞和深思熟慮的重要性。他認為通往道的路途妙不可測,但通過認真思考和實踐,可以逐漸領悟到它的真諦。
最后兩句中,徐元杰表達了對樂天知命之人的贊賞。這樣的人不會為貧窮而憂慮,而是專注于追求道的境界和真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師生情誼、學問追求和對命運態度的描繪,展現了徐元杰的思想和人生觀。詩中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克齋先生的敬愛之情,以及對學問和道的追求的熱忱。
詩中提到的顏巷和點雩是宋代文化名地,代表了知識和學問的殿堂,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向往和追求。同時,詩中的道理妙窮精一,樂天知命者的觀點,體現了徐元杰對人生境界和心態的思考。
整首詩寫意深遠,既表達了作者對師長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又通過對學問和人生觀的思考,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道的追求。這首詩詞意境高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