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父 / 作者:游次公 |
竹里茅茨傍小溪,粼粼白石護漁磯。
想應日日來垂釣,石上蓑衣不帶歸。
|
|
漁父解釋: 《漁父》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游次公。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分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中茅草靠近小溪,
閃爍的白石保護著漁磯。
想必他每天都來垂釣,
石頭上的蓑衣沒有帶回家。
詩意分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漁父在竹林旁的小溪中垂釣的情景。詩中描述了溪邊的竹林中有一間茅草搭建的小屋,靠近小溪的地方有一塊閃爍的白石,用來保護漁磯。詩人認為這位漁父應該是每天都來這里垂釣的,因為石頭上的蓑衣沒有帶回家,說明他會經常來這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漁父在自然環境中垂釣的情景,展示了漁父勤勞的形象和對自然的熱愛。作者通過描繪竹林、小溪和白石,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山水景致。漁父每天來這里垂釣,不帶回家的蓑衣暗示了他專注于漁事,顧不上瑣碎的物事。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這種生活態度與宋代文人的山水田園情懷相契合,體現了他們對自然、寧靜和純樸生活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描寫和細膩的意境,將漁父的形象與自然環境相融合,傳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這首詩詞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崇尚田園生活和對簡單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