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蟲 / 作者:游次公 |
一氣動芒沕,鳴蟲應清商。
天機發(fā)天籟,托彼恐與螀。
凄然起秋聲,感我徹肺腸。
幽思不自識,遠興來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與章。
風霜入凄斷,月露皆悲涼。
天地有聲樂,呻吟委寒荒。
爾非絲竹奏,那得登君堂。
|
|
秋蟲解釋: 《秋蟲》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游次公。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氣動芒沕,鳴蟲應清商。
天機發(fā)天籟,托彼恐與螀。
凄然起秋聲,感我徹肺腸。
幽思不自識,遠興來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與章。
風霜入凄斷,月露皆悲涼。
天地有聲樂,呻吟委寒荒。
爾非絲竹奏,那得登君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蟲鳴聲和詩人對它的感受。詩人感嘆這些蟲鳴聲的動聽和優(yōu)美,以及它們傳遞出的天籟之音。他認為這種聲音可能是由于天機的啟發(fā),或者是來自另一種神秘的蟲類。這些秋天的聲音使詩人感到凄涼,深深觸動著他的心靈。他的思緒在這樣的聲音中迷失,不知道它們究竟來自哪里。這種至美的音樂讓他初次領略到韶音和章句的妙處。風霜的侵襲和月露的凄涼增添了詩意的悲愴色彩。詩人認為天地間存在著一種悲涼荒蕪的聲樂,雖然不及絲竹之音那般高雅,但它們無法登上君王的殿堂。
賞析:
《秋蟲》通過描繪秋天的蟲鳴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聲音的敏感和對無法名狀之美的追求。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如"一氣動芒沕"、"天機發(fā)天籟",形容了蟲鳴聲的神秘和音樂性。作者將秋天的聲音與天籟、韶音相提并論,將其視為一種超越塵世的美妙存在。詩人對這種聲音的感受深深觸動了他的內(nèi)心,使他陷入一種幽思之中,迷失在其中。詩中的凄涼意象進一步強化了秋天的季節(jié)感和人與自然的情感交融。最后兩句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聲樂的理解和認同,雖然它不能與絲竹樂相媲美,但它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價值。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秋天聲音的獨特感受和對美的追求,給人以深思與遐想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