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案 / 作者:黃大臨 |
行人欲上來時路。
破曉霧、輕寒去。
隔葉子規聲暗度。
十分酒滿,舞茵歌袖,沾夜無尋處。
故人近送旌旗暮。
但聽陽關第三句。
欲斷離腸馀幾許。
滿天星月,看人憔悴,燭淚垂如雨。
|
|
青玉案解釋: 詩詞:《青玉案》
作者:黃大臨(宋代)
行人欲上來時路,
破曉霧,輕寒去。
隔葉子規聲暗度,
十分酒滿,舞茵歌袖,
沾夜無尋處。
故人近送旌旗暮,
但聽陽關第三句。
欲斷離腸馀幾許,
滿天星月,看人憔悴,
燭淚垂如雨。
中文譯文:
行人欲登上這條路,
黎明時分霧起,微寒逝去。
葉子遮擋著規矩的聲音,隱隱傳來,
酒滿滿一斗,舞臺上歌唱者搖曳著袖子,
夜晚沾濕了一切,不留痕跡。
故人近在黃昏送別,
只聽陽關的第三句。
欲斷離腸的痛苦還剩下多少,
滿天的星月,看著人們憔悴,
蠟燭的淚珠像雨水一樣垂落。
詩意和賞析:
《青玉案》是黃大臨的一首宋代詩詞,描繪了行人登上路途的場景。詩中以黎明時分的霧氣和微寒來表達時間的變遷,煙霧彌漫的景象給人以朦朧之感。葉子遮住了規矩的聲音,暗示著行人所經歷的旅途中充滿了未知和隱秘。酒滿滿一斗,舞臺上歌唱者搖曳著袖子,展現了一種歡樂、熱鬧的氛圍,但這種歡樂卻無處尋覓,仿佛一切都在夜晚中消失。
隨后,詩人描述了故人在黃昏時分送別的情景。只聽到陽關(可能指太陽)的第三句話,暗示著詩人無法聽到故人真實的告別之詞,這種別離之苦令人難以忍受。滿天的星月照亮了夜空,卻映照出人們憔悴的容顏,蠟燭的淚珠如同雨水一般滴落,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哀思。
整首詩詞以朦朧、隱秘的意象描繪了行人的旅途和別離之苦,通過黎明、夜晚、星月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情冷暖的感慨。這首詩詞在情感上深沉而細膩,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