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二 / 作者:李賀 |
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此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脈斷,靈臺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余,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
|
其二解釋:
《其二》
別柳當馬頭,
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
持此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脈斷,
靈臺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
下國饑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余,
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
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
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
郊原晚吹悲號號。
中文譯文:
離別時,柳樹像馬頭一樣高聳,
官槐的枝葉像兔子的眼睛。
要離開千里之遙,
拿著這首詩換取一斗粟米。
南方的云和北方的云中間沒有聯系,
靈臺的經絡就像一根懸掛的春線。
青色的樹枝轉動,月亮照滿了床,
貧窮的孩子在夢中看到了下國的景象。
我和你這位兄弟二十多年了,
這些年來我們的胡須漸漸長出來。
離開家已經三年了,如今還是這樣的困境,
向王門索要一點米卻一事無成。
荒涼的溝渠里的古老水面閃爍著刀光,
庭院南邊拱起的柳樹孕育著蠐螬。
江干的年少時的客人真值得懷念,
郊原上的晚風悲號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對現實生活的憤慨。詩中描繪了別離時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
首先,詩中的柳樹和官槐象征著離別的場景。柳樹高聳如馬頭,官槐的枝葉像兔子的眼睛,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別離的景象。
其次,詩中的南云和北云沒有相連,靈臺的經絡懸掛著春線,表達了離別后的思念之情。青色的樹枝轉動,月亮照滿了床,描述了孤寂的情景和對遠方的思念。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作者的困境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作者和他的兄弟已經相交了二十多年,胡須已經漸漸長出來,但離開家三年來,卻陷入了困境,向王門索要米卻一事無成,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的憤慨之情。
最后,詩中描繪了荒涼的溝渠和庭院里的柳樹,以及江干的年少時的客人和郊原上的晚風,通過這些景象和音響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悲涼感嘆。
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展現了離別的苦痛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追求。李賀的詩詞常常充滿了對社會和人生的激情和批判,他以獨特的形象和語言風格,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觀察和感受,使其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二》也不例外,通過描繪離別的情景和對現實的反思,展示了李賀獨特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