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三首 / 作者:張嵲 |
憶昔陶元亮,閑居愛重九。
秋菊雖滿園,無錢得沽酒。
悵望平野中,壺漿俄見讎。
開罇對來使,舉盞屬層岫。
自古節士中,高情復安有。
古人重出處,一往不復又。
俯仰愧前躅,留滯成衰朽。
名玷金閨籍,事落田夫后。
無地可扶犁,有鄉但回首。
黃花開已晚,紅萸猶可嗅。
閉戶無雜賓,獨理槽床溜。
|
|
九日三首解釋: 《九日三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嵲。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憶起昔日的陶元亮,平日里他喜歡在九月重視這個日子。雖然園中的秋菊盛開,但卻沒有錢買酒來享受。我悵望著平野之中,壺漿卻看到了爭斗的場面。我開罇迎接使者,舉起酒杯對著層層山岳。自古以來,節操高尚的士人中,有著高尚的情操和安詳的心境。古人重視出身,一去不復返。我低頭仰望,愧疚自己的過往,留戀的停滯已成為衰朽。名譽被玷污,宅院變成了農夫的居所。無處可扶犁耕種,只能回望故鄉。黃花已經開得太晚,只剩下紅萸的香氣可聞。我閉起門戶,沒有雜客光臨,獨自整理著床榻。
詩意:
《九日三首》通過描繪詩人自身的境遇和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對高尚情操的追求。詩中的主人公陶元亮象征了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志向,而詩人自己則感到自身的局限和無奈。詩人通過對陶元亮的懷念和對自己的反思,表達了對過去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樸素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傳統價值觀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處境和對過去的回憶,展現了對高尚情操和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的景象雖然簡單,但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理。詩人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展示了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局限性。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憂郁和感傷的情緒,通過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對高尚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這首詩詞在描繪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普遍現象和價值觀。詩中對士人的高尚情操和傳統觀念的重視,以及對個人命運的無奈,都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給人以深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遭遇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它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些普遍情感和價值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使讀者在感受詩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引發了對個人命運、人生意義和社會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