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相僧楊懶散 / 作者:張嵲 |
野鶴本長生,孤云無定意。
托跡雖世間,游心乃塵外。
請問絳人年,曾觀柏寢器。
微言洞倚伏,妙中驚人世。
往夏識方瞳,今春分別袂。
飛帆煙雨外,駐錫云林際。
逸興輕遠游,滯念牽離思。
后夜聽鐘鳴,應有寒山寺。
|
|
贈相僧楊懶散解釋: 《贈相僧楊懶散》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贈相僧楊懶散
野鶴本長生,孤云無定意。
托跡雖世間,游心乃塵外。
譯文:
我向相僧楊懶散贈詩
野鶴天生擁有長壽的特質,而孤云卻無所追隨的目標。
雖然身在塵世之間,但內心卻在超脫塵俗。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中的野鶴和孤云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楊懶散僧人的贊賞和敬佩之情。野鶴象征著長壽和超脫塵世的境界,表明楊懶散僧人具備追求長壽和超越塵世的品質。孤云則象征著無拘無束的自由,表明楊懶散僧人內心無所牽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超然境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出了野鶴和孤云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對僧人楊懶散的贊美。詩人通過野鶴和孤云的比喻,賦予了楊懶散僧人高尚的品質和追求超脫的精神。詩中的"托跡雖世間,游心乃塵外"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楊懶散僧人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心靈的自由。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敬佩之情,同時也啟發人們追求內心自由和超越塵世的境界。
這首詩以其清新簡練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體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風格。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對僧人楊懶散的景仰之情,并通過對自然象征的運用,表達了對超脫塵世和追求心靈自由的向往。這首詩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提醒人們在塵世之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追求超越物質的精神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