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張全真詩二首 / 作者:張嵲 |
辱遇本非因紹介,登門不謂便無期。
傾心問及言猶在,投贄書成事已悲。
作鎮方甘建鄴水,惜賢尤在中興時。
傷心無復諮疑事,還似當年徐孺碑。
|
|
挽張全真詩二首解釋: 《挽張全真詩二首》是宋代張嵲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的分析、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挽張全真詩二首
辱遇本非因紹介,
登門不謂便無期。
傾心問及言猶在,
投贄書成事已悲。
作鎮方甘建鄴水,
惜賢尤在中興時。
傷心無復諮疑事,
還似當年徐孺碑。
詩意:
這首詩是張嵲挽詩,表達了對張全真遭受冤屈的悼念和痛心之情。詩中提到了張全真受到的屈辱并非因為介紹人的關系,而是因為登門拜訪時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他傾情詢問,但所言仍然存在,而他的貢獻則以悲哀的方式成為了事實。張嵲表達了自己對張全真的欣賞和懷念之情,認為他在建鄴水的治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可惜的是賢才往往在國家興盛的時刻被忽視。詩人表示內心傷痛,不再咨詢疑難問題,而現在的情形恰似當年徐孺碑一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張全真的敬佩和痛心之情。張嵲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通過對張全真的贊美和惋惜,展示了對他的深刻記憶和對時代局勢的思考。詩中呈現了一種對才能被埋沒和冤屈的遺憾,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整首詩以敘事方式呈現,語言平實而含蓄,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通過對徐孺碑的聯想,也展示了歷史沉淀和時代變遷的反思,使詩作更具深意。
這首詩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個人遭遇和時代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張全真的敬佩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整首詩在簡短的篇幅內展現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具有一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深深觸動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