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城下 / 作者:李賀 |
饑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別劍無玉花,海風斷鬢發。
塞長連白空,遙見漢旗紅。
青帳吹短笛,煙霧濕晝龍。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
借問筑城吏,去關幾千里。
惟愁裹尸歸,不惜倒戈死。
|
|
平城下解釋:
《平城下》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饑寒人們守夜時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憂慮和對邊塞生活的體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饑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別劍無玉花,海風斷鬢發。
塞長連白空,遙見漢旗紅。
青帳吹短笛,煙霧濕晝龍。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
借問筑城吏,去關幾千里。
惟愁裹尸歸,不惜倒戈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饑寒交迫的人們守夜時的景象。詩人把詩情融入到歷史環境中,通過對平城的描寫,表達了對戰亂和邊塞生活的憂慮和思考。
詩的開篇描繪了饑寒平城的景象,人們夜夜倚仗著明月守夜。詩中有別劍無玉花的句子,描寫了戰亂中人們匆忙離別的場景。海風斷鬢發則表現了風霜邊塞的生活艱辛。
接著詩人描繪了邊塞的廣袤,長城蜿蜒曲折,遠遠可以看見那紅色的漢旗在飄揚。青帳吹短笛,煙霧濕晝龍,寫出了軍中的熱鬧和戰爭的氣氛。
詩的最后部分,詩人站在城上依稀望城下,風吹起荒涼的蓬草,城中傳來瘦馬的嘶鳴。最后,詩人對筑城吏提問,這去關幾千里,惟愁裹尸歸,不惜倒戈死。詩人表達了對筑城吏的同情和對戰亂、邊塞生活的思考,痛惜因戰亂而喪命的人民。
整首詩以平淡的筆觸描繪了邊塞的景象,通過景物描寫、人物形象塑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邊塞生活的痛苦和思考。展示了李賀為了戰亂中的人民而感到痛惜和憤怒的情感,傳遞了一種關懷和呼喚和對和平的渴望。同時也凸顯了詩人將自己和普通百姓緊密聯系在一起、站在人性立場上關懷百姓命運等人文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