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營山法幢院 / 作者:張嵲 |
天晴白云高,喬木蔭初暑。
久客倦紅塵,愛此崖寺古。
時危僧飯少,日晏無鐘鼓。
下馬憩幽軒,光風轉林莽。
新竹雨來香,余花夏方吐。
避地適三巴,精藍暫延佇。
回憶鹿門游,淫淫涕如雨。
|
|
題營山法幢院解釋: 《題營山法幢院》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晴時,白云高懸,喬木初為夏日帶來涼爽。長久在外漂泊的人感到倦怠,卻深愛這座古老的崖寺。寺中僧人食量少,日晚無鐘聲和鼓樂。我下馬在幽靜的軒榭中歇腳,周圍的風吹動著茂密的林莽。新竹雨來時散發出芬芳的香氣,余下的花朵正在夏季盛開。我避開戰亂來到這個地方,它的寧靜和美景使我心生停留之意。回憶起曾經在鹿門游玩的時光,我不禁潸然淚下,如同雨水般涓涓不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自然景色和人文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安寧與寧靜的渴望,以及對紛繁世事的厭倦。詩詞以崖寺為背景,通過描繪天晴的白云高懸、喬木初夏的蔭涼、幽靜的軒榭和茂密的林莽,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清幽的氛圍。寺中僧人的貧困與寂寞,以及缺乏鐘鼓的聲音,更加突出了這個地方的寧靜與與世隔絕的特點。
詩詞的后半部分將注意力轉向自然景色,描繪了竹雨中的芬芳和夏季花朵的盛開,進一步強調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充盈。詩人將崖寺作為自己逃離紛擾的避難所,適應了這個地方的寧靜和美景。最后,詩人回憶起曾經在鹿門游玩的時光,流露出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憂傷,使詩詞更加富有情感。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內心對于寧靜、寂靜和純凈環境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厭倦和追憶過去的情感。它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安詳,引發對人生追求和存在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