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獨夜 / 作者:張嵲 |
泊舟依聚落,水色澹余輝。
紅樹滿秋山,夕煙上霏微。
稍觀漁火明,漸見行人稀。
孤客畏遙夜,況乃窮秋時。
疏篷見天星,朔風左右吹。
重衾不能暖,展轉枕屢移。
懷歸意戀戀,感舊心悽悽。
驟使百慮集,起坐復搘頤。
人生諒我牽,吁嗟竟何為。
|
|
舟中獨夜解釋: 《舟中獨夜》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夜晚乘舟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孤獨、寂寞和懷舊之情。
譯文:
船只停泊在聚落旁,水面上余輝漸漸消退。秋山上紅樹滿布,夕陽的煙霞漸漸升起。微微看見漁船上的明火,漸漸覺察行人稀少。作為孤獨的旅客,對于遙遠的夜晚感到畏懼,尤其是在這窮盡秋意之時。稀疏的篷簾中可見天上的星星,朔風從左右吹過。沉重的被褥無法溫暖,枕頭不斷翻動。懷念歸家的心情愈發濃烈,對往事的思念愈發凄涼。突然間,所有的憂慮匯聚起來,不斷地翻滾、坐立不安,支撐著下巴。人生啊,讓我感到無奈,嘆息不已。
賞析:
《舟中獨夜》通過描繪夜晚乘舟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和對往事的懷舊之情。詩中的舟中獨夜暗示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境遇,孤獨感和迷茫感在夜晚倍加凸顯。詩人以描繪自然景物為切入點,通過紅樹、夕煙、漁火等元素,烘托出孤獨的氛圍和寂寞的景象。詩中的孤客在遙遠的夜晚感到畏懼,表現出對未知和陌生的恐懼。同時,詩人以朔風、重衾等細節描寫,增強了孤獨和寒冷的感受,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最后兩句“人生諒我牽,吁嗟竟何為”,詩人以自問的方式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表達展現了宋代詩人對于孤獨、寂寞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