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廬山宿棲賢寺 / 作者:王安國 |
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留。
|
|
游廬山宿棲賢寺解釋: 《游廬山宿棲賢寺》是宋代詩人王安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屋蕭蕭臥不周,
弊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
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
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
忍更無詩向此留。
中文譯文:
古老的屋舍寂靜無聲,
破舊的衣裳起坐時顯得興盛。
千山之間月色正午時分,天地間的光明永恒,
一道峽谷中泉水奔騰,風雨秋天的聲音回蕩。
我的足跡深入塵埃之中,慚愧有所累贅,
心靈渴望超脫塵世,卻不知欲求何方!
明天早晨,走過松樹的小徑必然會愁苦縈繞,
我忍痛放棄了更多的詩句,不再停留在此地。
詩意和賞析:
《游廬山宿棲賢寺》是王安國的一首隱逸之作,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超脫塵世的心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個古舊的房屋和破舊的衣物,這些形象暗示了主人公的貧困和寂寞。然而,盡管環境不佳,詩人卻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樂趣,并從中獲得靈感。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千山之間的明亮月色象征著永恒、宏偉和莊嚴,而一道峽谷中泉水奔騰的景象則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生機。這些景象與詩人內心的追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他對超脫塵世的渴望。
接下來的兩句“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惋惜和對超然境界的向往。詩人意識到自己深陷塵世之中,感到自己的存在是累贅和羞恥的。他的內心渴望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升華。
最后兩句“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留。”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憂慮和對離開這個地方的遺憾。明天的早晨,詩人將離開這里,他不得不放棄更多的詩句,無法停留在這個寂靜而美麗的地方。這些詩句流露出詩人內心的不舍和無奈。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人在寂靜的環境中尋找靈感,同時抒發了他對超越塵世束縛的追求和對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王安國對人生境遇的獨特感悟,同時流露出他作為一個隱逸詩人的內心情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