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詩 / 作者:王令 |
毿毿晚春樹,上下聚百蟲。
不有口似躉,則生尾如蜂。
設不二者然,亦徒生無庸。
清陰不可居,歲晚還秋風。
|
|
雜詩解釋: 《雜詩》是宋代詩人王令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毿毿晚春樹,
細細密密的晚春之樹,
上下聚百蟲。
上下聚集了百種昆蟲。
不有口似躉,
若沒有躉口(指明顯的缺陷),就會生出像蜂蜜一樣的尾巴。
則生尾如蜂。
但如果有躉口,就會像蜜蜂一樣長出尾巴。
設不二者然,
如果沒有這種躉口的話,
亦徒生無庸。
它們也只是無意義地生長而已。
清陰不可居,
清涼的陰蔭處并不適合棲居,
歲晚還秋風。
年歲漸晚,秋風仍吹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晚期的樹木為主題,展示了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春天景象。樹上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昆蟲,形成了繁榮的景象。詩中提到的“躉口”和“尾巴”可以被視為藝術化的表達,暗示了事物本身的完整性和不完美之間的關系。作者通過對樹木和昆蟲的描繪,思考了生命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詩人認為,如果一切都是完美的,那么生命就沒有了價值和意義,只有在不完美的存在中,生命才顯得有意義。最后兩句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季節的更替,生命的存在也是短暫而脆弱的。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描繪了春天晚期的景象和生命的哲學思考,展示了王令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和思考,詩人展示了對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共鳴。 |
|